體育科研論文如何發表
我國這幾年對體育事業是非常重視的,所以很多學生都會選擇體育專業,而撰寫體育科研論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與同行交流、分享成果、促進本學科發展而決非象大眾媒體上的文章那樣影響讀者。如果我們的體育教師寫出了大量的科研文章后束之高閣或者孤芳自賞,或只在小范圍流通,那么上述目的就難以達到。所以,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直接途徑就是多寫文章并力爭發表。
一、多發表文章是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徑
也許很多作者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少發文章、多出精品,才是科研工作者的風范。象《美麗人生》影片中主人公的原型――美國著名學者納什一生只憑一兩篇論文就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金。但這畢竟是統計學中所說的“小概率事件”,在現實中是可以忽略不記的。對于我們基層體育教師們來說,多寫文章并力爭發表是提高科研水平的主要渠道,而且,體育科研工作者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在正常情況下是成正比的。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首先,科研論文的寫作需要技巧,而這種技巧是一種“只可意會“,甚至是“心照不宣”,是需要從“實踐中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聽起來好象是在教中學生寫作文,但從我近年來做《體育教學》編輯的經驗來看,我發現一半甚至更多的作者似乎沒有受到過他們中學語文老師的青睞。諸如如何選題、如何扣題、如何布局,如何分清主次結構、邏輯層次,甚至如何劃分自然段、使用標點符號――不動筆永遠也不會了解寫論文是一件多么艱難的事情。更何況,科研論文的寫作還有著自己的特殊要求,比如行文的規范性、選題和資料的前沿性等等,只有寫得多,發表得多,才能夠摸索出各種經驗。
還有,動眼或動嘴和動手寫作是風格迥異的兩種科研方法,但是僅僅靠其中的一種方法是做不好科研的。正如《論語》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動眼即閱讀文獻或動嘴進行學術討論能夠產生科研創作的靈感并不斷刺激研究者的觀點,但這些靈感和觀點都是稍縱即逝的,是發散性的。只有馬上動手進行寫作,才能使題目明確,思維集中,并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就是常說的自我訓練寫下自己的思想。另外,經常性不間斷地發表高質量的作品既是區分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還意味著旺盛的精力和創造力。這些對于科研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基層體育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和必經之路。
二、如何提高論文的發表成功率
明白了上述道理,下面我就從一個做編輯的角度,給作者提一些關于提高論文命中率技巧性的建議。也許會顯得有些瑣碎甚至低級,但是,非常有用。
1.投給誰
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起碼要讀過所要投稿的雜志。這話聽起來奇怪,但事實上,確實存在很多向我們投稿的作者根本就沒有看過我們的雜志,只是想當然地把他一廂情愿但完全不適合我們雜志的作品投來,以至于我們委婉答復的精力和想法都沒有。也許他認為這篇文章傾注了他大量心血,但就是因為他沒有花最多一兩個小時的時間通讀一下我們的雜志,判斷這本雜志的主要內容、風格、體例和要求,而導致其“作品”在半分鐘的時間內就被丟進了“垃圾箱”。
2.30秒法則
公共關系學理論有一個“30秒法則”:如果你在找工作時,或者投寄簡歷,或者進行面試,這些如果不能在30秒之內引起招聘方的注意,那么你注定將失去這個工作。投稿也同樣存在這個法則,如果你的論文,或者從題名上,或者從摘要上,或者是前言部分,還有就是結論部分等,不能夠讓編輯再看第二眼的話,同樣這篇文章的命運可想而知。試想一下,我們的編輯每天都將收到數十篇來稿,一期將收到數百篇,而能夠刊登的畢竟是少數。雖然我們盡最大的可能避免任何一篇優秀的論文漏網,但考慮到時間和人力等因素,發生這種情況還是可能存在的,世界最優秀的學術期刊都存在這個問題。從作者的角度,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論文題目、摘要前言、內容結構、結論部分這些最能夠吸引編輯眼球的地方,能否用最簡練的語言,盡可能新穎的風格,讓人舒服的規范等來說服編輯和讀者閱讀你的作品,進而深入發現你的價值。
3.不要“守株待兔”
由于各個雜志的編輯部都在盡可能實現規范化管理,諸如“三審”制、還有匿名審稿、一稿多審等制度,一篇論文的發表周期將會被拉長,特別是學術期刊更是如此。一篇論文的發表周期在半年左右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所以投出一篇作品后,就“守株待兔”般地等待其結果是不明智的。聰明的作者往往是在投出一篇后,馬上再準備下一篇。只有這樣,你才會永遠不至于落后。
至于錯別字類的基本錯誤問題,一稿多投、抄襲等類的道德問題,再說下去就真的有點羅嗦了。
期刊58網(www.giant-salamander.com),是一個專門從事雜志社投稿、論文發表的網站。本站提供如何發表論文,論文發表代理,快速發表論文,發表論文格式指導等解決方案:省級論文發表,國家級論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醫學論文發表,教育論文發表,職稱論文發表。